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症状特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小腿肌肉疼痛、酸胀,但休息几分钟后症状缓解。疼痛多发生在小腿部位。
腰椎管狭窄则多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下肢出现麻木、无力,甚至有放射性疼痛,常伴有腰背部不适,且坐下或弯腰后症状缓解。
2.疼痛性质: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疼痛主要与肌肉缺血相关,因此在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疼痛与神经受压有关,常表现为放射性疼痛,可以从腰部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至腿部。
3.体格检查:
触诊下肢动脉,如发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提示动脉硬化闭塞。
神经系统检查中,如果存在下肢的感觉异常、反射改变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则可能指向腰椎管狭窄。
4.影像学检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可通过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手段确诊。
腰椎管狭窄则需要通过腰椎X线、CT或MRI检查来明确椎管狭窄程度及神经受压情况。
5.治疗反应: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改善供血的药物和手术介入往往能有效缓解症状。
针对腰椎管狭窄,物理治疗、神经阻滞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减压可能更为有效。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与腰椎管狭窄。在就医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症状及检查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两者虽症状相似,但病因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需谨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