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监测症状变化:住院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治疗的有效性。
2.影像学检查:在没有排便的情况下,应考虑进行腹部X光、超声或者CT扫描,以评估梗阻的位置及严重程度。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机械性梗阻或其他并发症,比如缺血或绞窄。
3.实验室检查:动态监测电解质水平、炎症标志物和其他生化指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态及是否存在感染或代谢异常,这些可能影响肠道功能。
4.治疗方案调整:如果初步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调整药物或使用手术干预。在某些情况下,放置鼻胃管以减轻压力,或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解除肠道阻塞都是可选项。
5.营养支持:持续无排便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电解质失衡,合理的静脉营养支持可以帮助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6.液体管理:梗阻通常伴随液体丢失,因此需通过补充液体来维持水电平衡,避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对于肠梗阻住院治疗后仍无大便的情况,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进一步检查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