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外科手术
若患者身体状态良好且可以耐受手术,可考虑进行联合器官切除术,例如结肠部分切除、胃部分切除及胰腺部分切除。手术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以达到根治性治疗。
若无法实现R0切除(即无残留肿瘤组织),可能需要通过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后再行手术。
2.化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进展型病例,术前化疗有助于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常用化疗方案包括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
术后辅助化疗:术后的化疗可清除微小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晚期不可手术的患者以姑息性化疗为主,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3.靶向治疗
若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如RAS野生型、BRAF突变等),可在化疗方案中联合使用靶向药物,如抗EGFR单克隆抗体或抗VEGF药物。
基因检测是选择靶向治疗的基础,需明确是否存在相关分子标志物。
4.放射治疗
对于某些局部病灶难以手术或症状严重的情况,可进行局部放疗以减轻症状,但其在结肠癌中的应用较少。
5.支持治疗
改善营养状态,尤其是胃和胰腺被侵袭时,消化功能可能受损。必要时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增强治疗耐受性。
控制疼痛、预防感染及纠正代谢紊乱同样重要。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阶段及对治疗的耐受能力,强调个体化原则。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并管理潜在的并发症,例如术后吻合口漏、感染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