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目的: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出血,形成血肿。血肿会增加颅内压力,压迫脑组织,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减轻颅内压,保护脑组织,恢复正常的脑功能。
2.适应症:颅内血肿的类型包括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和脑实质内血肿等。手术适应症取决于血肿的位置、大小、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以及颅内压水平。一般情况下,当血肿体积较大、症状明显或颅内压升高时,需要进行手术。
3.手术过程:
患者准备: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如CT或MRI扫描,以确定血肿的确切位置和大小。
麻醉: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切口:根据血肿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头皮切口。
骨瓣开颅:通过切除一部分颅骨,暴露出受影响的大脑区域。
清除血肿:使用专门的医疗器械小心地清除血肿,并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脑组织。
止血:确保所有出血点都已控制,避免术后再次出血。
恢复颅骨:将切除的骨瓣重新固定到原位,缝合头皮切口。
4.风险与并发症:如同任何手术一样,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出血、脑肿胀、癫痫发作以及神经功能异常等。因此,手术前需详细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在术后进行严密监测和护理。
手术效果:成功的血肿清除术可以显著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术后的康复过程仍需漫长,需结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多方面综合管理。
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手术,能够有效减轻因血肿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和脑组织压迫,但也伴随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术前详细评估、术中严格操作及术后密切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