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药物治疗:
降压药:控制血压是预防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常用药物包括ACE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等。
利尿剂:通过减少体内水分和钠的积聚,降低颅内压,常用的有呋塞米和螺内酯。
止血药:在早期可能会使用止血药如氨甲环酸,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2.手术干预:
开颅手术:对较大的血肿或有明显占位效应的病例,可以考虑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微创手术:对于一些较小的血肿或不稳定患者,可以选择微创穿刺引流术,这种方法损伤相对较小。
3.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针对运动功能受损的患者,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力和协调性。
言语治疗:若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应及时进行言语治疗。
职业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定期随访:
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CT或MRI检查,监测血肿变化及脑组织恢复情况。
临床评估:通过临床评估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