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免疫组化在癌症诊断中的作用:
免疫组化可以通过标记特定抗原(如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来帮助确认癌症类型。例如,乳腺癌中常用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检测。
该技术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这对于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例如,肺癌可以被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通过免疫组化能够明确这一分类。
免疫组化还可以评估癌症的侵袭性和预后。例如,Ki-67是一种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物,高表达可能提示肿瘤生长迅速。
2.免疫组化的技术原理:
免疫组化使用抗体来识别并结合到目标蛋白质上。这些抗体通常会与染色剂结合,使目标蛋白质显色,从而在显微镜下可视化。
常见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这些标记物有助于特定癌症的诊断。
该技术不仅在固态组织样本中应用广泛,还可以应用于液体活检和细胞学样本,扩大了其用途。
3.免疫组化的局限性:
尽管免疫组化在诊断中非常有用,但其结果需结合其他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以避免误诊。
不同实验室间的操作标准可能导致结果差异,因此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某些情况下,抗体可能会出现交叉反应,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在癌症诊断和分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关疾病性质的信息。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