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便血的常见原因:
痔疮:痔疮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排便后出现鲜红色的血迹。
肛裂:肛裂也会导致便血,通常伴有疼痛。
胃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这类疾病引起的便血可能会混有黏液或脓。
息肉和肿瘤:结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也可能引起便血,需及时就医检查。
2.常见的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如止血敏(云南白药)等,可以用于短期内控制出血。
抗炎药物:对于炎症引起的便血,如使用美色拉嗪、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药物。
纤维补充剂:如服用车前子壳(Psylliumhusk)等,可以帮助缓解便秘,减少便血发生。
痔疮药物:局部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布洛芬栓剂等可以减轻症状。
抗生素:在感染导致的便血中,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3.其他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增加高纤维食品的摄入,如全谷物、水果、蔬菜等,有助于预防便秘和减轻便血。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多饮水:保持体内充分的水分,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肛裂和便血风险。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酒精等,可能加重肠胃不适和便血症状。
便血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决定,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应咨询医生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