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高度选择:
坐便器的高度应该与患者膝关节弯曲至90度时的座位高度一致,通常为40-50厘米。这可以减少下蹲动作对腰椎的压力,保持脊柱自然状态,有助于术后伤口愈合。
2.靠背与扶手设计:
优选带有靠背和扶手的坐便器。靠背提供额外支撑,可帮助患者保持稳定坐姿,避免过度前倾;扶手则方便站立和坐下,减轻腰部负担,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3.材质与舒适性:
坐便器的表面应柔软且防滑,避免长时间坐姿导致局部皮肤压迫或滑倒。选择优质塑料或抗菌材料制成的产品,可提升卫生水平并减少感染风险。
4.移动便利性:
如果术后行动不便,可以选择带有滑轮的移动式坐便器,同时确保滑轮具有锁定功能,以避免意外滑动引发跌倒。
5.稳定性考量:
坐便器底部需具备良好的防滑性能,避免因重心变化导致倾斜。框架需结实耐用,能够承受一定重量,以保障安全。
6.功能性扩展:
部分坐便器配备升降功能或加装座垫高度调节装置,适合不同体型患者需求。还可考虑具备冲洗功能的智能款式,减少身体扭转以保护腰椎。
手术后初期,建议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使用坐便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习惯。同时,保持正确姿态并避免久坐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