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感染来源:皮肤幼虫移行症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钩蚴幼虫,主要是犬钩虫(Ancylostomacaninum)和猫钩虫(Ancylostomabraziliense)的幼虫。这些寄生虫通常生活在狗和猫的肠道中,其卵随粪便排出后在土壤中孵化并形成幼虫。
2.传播途径:当人类赤脚或裸露皮肤接触被钩蚴幼虫污染的土壤或沙滩时,幼虫能够穿透皮肤进入人体。儿童和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尤其容易感染。
3.潜伏期和症状:钩蚴幼虫侵入皮肤后,会在皮下组织中移动,导致皮肤上出现红斑、瘙痒以及蜿蜒状的皮疹。幼虫在皮下的移动速度一般为每天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感染部位多见于下肢、足部和臀部。
4.诊断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和患者的旅行史或接触史可以初步诊断皮肤幼虫移行症。皮肤活检有助于进一步确诊,但由于幼虫移动迅速,获取样本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5.治疗方案:皮肤幼虫移行症通常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伊维菌素或阿苯达唑。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杀死皮下的幼虫,从而缓解症状。局部应用类固醇药膏也可减轻炎症和瘙痒。
皮肤幼虫移行症虽然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却会导致明显的不适和皮肤损伤。为了预防该疾病,应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受污染的土壤或沙滩,特别是在动物频繁活动的区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定期驱虫宠物也是减少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