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尿道下裂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通常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母体在妊娠期间暴露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等。
2.发病率:尿道下裂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000个男性新生儿中有1至3例。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种不同有所差异,在某些族群中较为常见。
3.分类:根据尿道开口的位置不同,尿道下裂可分为前型、中型和后型三种。前型尿道下裂较为常见,尿道开口接近阴茎头;中型尿道下裂开口位于阴茎体中部;后型尿道下裂则开口接近阴囊或会阴部。
4.临床表现:尿道下裂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尿道开口异常、排尿困难、阴茎弯曲等。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导致射精障碍。
5.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主要方法,通常在男孩1至2岁时进行。手术目的是重建正常的尿道通道和矫正阴茎弯曲,以恢复正常的排尿和生育功能。手术成功率高达85%至90%,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尿道下裂是一种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先天性疾病。定期产前检查和注意妊娠期间的药物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