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可以初步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其准确性约为70%至80%。
CT扫描: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内部结构,准确率可达85%至90%。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的软组织成像效果优于CT,尤其适用于检测小肝癌或疑难病例,准确率在90%以上。
肝动脉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进行血管显影,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和位置。
2.实验室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这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当AFP水平升高时,即可怀疑肝癌。AFP升高超过500纳克/毫升时,阳性预测值高于70%。
肝功能检查:检测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等,以评估肝脏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这些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帮助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
3.病理学检查:
经皮肝穿刺活检:在影像引导下用细针抽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但由于具有一定侵袭性,需慎重选择。
细胞学检查:通过腹水、胸水等体液细胞学涂片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肝癌晚期。
以上几种检查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式,一方面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