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常用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和水分等穴。这些穴位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减少体内湿气的堆积。
2.针刺手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深度和角度的针刺。一般情况下,轻刺阳性反应明显的穴位,深刺则用于慢性症状的调理。操作过程中,可配合捻转、提插等手法,以增强疗效。
3.治疗周期:通常建议每周进行1-2次针灸,持续4-6周为一疗程。根据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延长疗程或增加频率。
4.辅助措施:配合艾灸、拔罐等其他中医疗法,可以进一步增强祛湿效果。同时,建议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加以调整,如避免生冷食物、加强运动锻炼等,以巩固治疗效果。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有效调节体内湿气,并有助于缓解因湿气引起的各种不适。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