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障碍,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运动异常、肠神经系统敏感性增加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慢性肠炎:慢性肠炎通常指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特点是肠道慢性炎症,病因包含遗传因素、免疫反应异常和环境因素。
2.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症状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症状因人而异,并且无明显发炎或组织损伤。
慢性肠炎:表现为长期腹痛、腹泻(有时带血)、体重减轻和疲劳。常伴有肠道黏膜的炎症和损害,并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关节炎。
3.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依赖于症状表现,通过罗马标准进行诊断。常见检查如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
慢性肠炎:通过内窥镜检查、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化验等多种手段确诊,通常显示肠道炎症和组织损伤。
4.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管理、心理干预以及药物控制症状,如解痉药和纤维补充剂。
慢性肠炎:需要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有时需外科手术干预,特别是在并发症发生时。
IBS和慢性肠炎各自具有特定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正确区分它们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了解两者的不同之处可帮助识别症状并提醒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