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因:
痛风:主要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尿酸盐在关节处析出形成结晶,导致急性炎症。尿酸水平增高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如摄入大量红肉、海鲜)、酒精消费和肥胖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己的关节组织,引发慢性炎症。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等多重因素。
2.发病部位和症状:
痛风:常发于单个关节,尤以大脚趾关节最为常见。急性发作时,肿胀、疼痛和压痛明显,皮肤可能出现红色或紫色。
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影响多个关节,尤其是双手、小关节及对称性较强。表现为持续的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晨僵现象明显,并可伴随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
痛风:通过检测血尿酸水平以及关节液中尿酸盐结晶来确诊。在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可能不会升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通过检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辅助诊断。
4.治疗方案:
痛风:急性期以非甾体抗炎药物、秋水仙碱或者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长期管理需调节生活方式和应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
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等,以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都涉及关节问题,但其根本原因和治疗策略不同,准确诊断对于有效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