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从生理角度来看:
1.食物的能量密度:若进食的食物能量密度较低,如只吃了蔬菜水果等低热量食物,可能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身体很快又感到饥饿。
2.营养成分不平衡:若餐内缺乏蛋白质、脂肪或纤维素等关键营养素,不能有效促进饱腹激素的分泌,也会导致餐后不久再次产生饥饿感。
3.胃排空速度:一些人因新陈代谢偏高或胃排空速度快,容易在短时间内消化食物,这也可能导致频繁的饥饿感。
4.血糖水平波动:吃了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可能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而后迅速下降,导致再次饥饿。
从心理角度来看:
1.情绪因素:压力、焦虑或无聊等情绪状态可能促使个体摄入更多食物,即所谓的情绪性进食。
2.饮食环境:用餐时的氛围、吃饭时是否专注等都会影响进食量和饱腹感。分心进食可能会导致未能感受到真正的饱腹信号。
对于经常性的饭后饥饿,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健康脂肪和纤维的食物。同时,保持规律的进食习惯,避免过度饱食或极端节食。另外,还需关注情绪管理,以减少非生理性饥饿的发生。如果问题持续存在,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