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内包含约100万亿个微生物,其基因数量超过人体自身基因的150倍。这些微生物在消化、代谢、免疫调节和抗病原体感染中发挥作用。一旦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影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正常机制,从而增加癌变风险。
2.慢性炎症是公认的肿瘤发生高危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可导致肠壁屏障功能减弱,使有害物质如毒素或致癌物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例如,炎症性肠病患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由于长期肠壁损伤,其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2至6倍。
3.某些具体菌种的改变可能直接参与癌症的发生过程。例如,大量研究发现,当梭杆菌等特定菌群过度繁殖时,可能通过促进DNA损伤及细胞突变来加速癌变。有一些产气荚膜梭菌能够分泌毒性蛋白质,对上皮细胞造成直接破坏。
4.肠道失调还可能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某些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的减少会削弱肠道的保护能力,而二级胆汁酸水平升高则可能激活致癌信号通路,进一步增加罹患癌症的机会。
5.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也可能通过肠道菌群间接影响癌症风险。例如,高脂饮食可能导致革兰氏阴性菌比例显著提高,这类菌群释放的脂多糖是一种强效的促炎因子。
维护肠道健康可以降低癌症发生的潜在风险,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摄取益生菌食品、控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食用量,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滥用抗生素等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