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直肠核磁共振是一种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对直肠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多平面成像,能够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图像。它在显示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和侵袭情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如果肿瘤呈现边界清晰、无明显浸润周围组织的表现,提示可能为良性;若边界不清、伴随周围组织浸润或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恶性。
2.在直肠癌的诊断中,核磁共振还可用于评估肿瘤侵犯深度(T分期)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N分期)。研究表明,直肠核磁共振的准确性在T分期评估中可达到80%以上,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性为60%-85%。
3.某些特定影像学特征也有助于区分肿瘤的性质,例如:
良性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一般较小,信号均匀,无明显的周围组织侵犯。
恶性病变通常体积较大,信号复杂,可能出现坏死、出血等表现,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增大或远处转移的征象。
4.尽管直肠核磁共振非常有帮助,但无法直接通过影像学确认肿瘤的组织学性质。对于疑似肿瘤患者,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内镜下活检获取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诊断。
直肠核磁共振是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但不能取代病理检查的确诊作用。定期筛查和及时就医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