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病原体特性: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人体正常菌群,主要在皮肤和粘膜上寄居。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它很少引起严重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系统受损或有入侵性医疗器械(如导管)植入时,它可能成为机会性病原体。
2.症状和诊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等,尤其是在皮肤破损处。实验室培养和鉴定是确诊感染的主要方法。
3.治疗方式:
局部感染:通常可以通过局部抗生素软膏和良好的伤口护理来治愈。
全身感染:如出现更严重的感染,例如血流感染,则需要使用全身性的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等,但需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去除感染源:如果感染与植入性医疗器械相关,可能需要移除或更换该器械。
4.耐药性问题:近年来,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药物选择应基于准确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5.预后和复发:对于免疫功能良好且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在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反复感染,因此需特别注意。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一般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达到治愈效果。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病原体的耐药性和个体的免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