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的基础: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等常见精神疾病在家族中有一定的遗传性。例如,有一名一级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其自身患病风险为约10%,而普通人群的患病风险仅约为1%。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为约5%-10%,高于普通人群的1%-2%。
2.基因的复杂性:精神疾病的遗传模式通常为多基因遗传,也就是说,不是由某一个基因决定,而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这也意味着即使家族中有人患病,后代并不一定会发病。这些基因的表达还受到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3.环境的作用:尽管遗传因素对一些精神疾病至关重要,但生活中的压力、童年创伤、社会支持缺乏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在相同遗传背景下,如果个体成长于健康且有支持的环境中,发病风险可能会显著降低。
4.双生子研究:单卵双胞胎研究显示,即使遗传背景完全相同,两者同时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也只有约50%。这进一步说明精神疾病的发生不仅仅依赖遗传,还需要外界环境的激发。
精神疾病虽有遗传倾向,但并不是绝对遗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