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青少年需要大约8-10小时的睡眠,通过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2.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在睡前1-2小时内尽量避免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这些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干扰睡眠启动。
3.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18-22摄氏度较佳)。可以尝试用厚窗帘遮光或使用耳塞降低噪音。
4.调整饮食与运动:晚餐避免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睡前两小时避免进食。每天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消耗体力,但需避免晚间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致神经兴奋影响入睡。
5.做好情绪管理:入睡困难可能与学业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相关。可通过深呼吸、冥想、听轻音乐等放松方法缓解紧张情绪。若持续失眠,可向家长或心理医生寻求支持。
6.避免午睡时间过长或过晚:午睡可以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可能会削弱夜间的入睡驱动力。
7.建立睡前仪式:培养一些能放松身心的习惯,如阅读书籍、洗热水澡或写日记,能够为身体发出“准备入睡”信号。
如以上措施依然无效,持续的入睡困难可能是失眠症等睡眠障碍的表现,需要到医院神经科或睡眠医学科进行详细评估与治疗,以防对学业和健康造成进一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