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精神或心理因素
长期压力、焦虑或抑郁可能会干扰大脑功能,导致思维变得迟钝。根据统计,约2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显著的认知功能下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
睡眠质量不佳,例如失眠或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大脑的休息和恢复,导致白天反应迟缓和记忆力障碍。
2.营养与代谢问题
缺乏维生素B12、叶酸或铁等关键营养物质会损害神经系统功能。研究显示,维生素B12缺乏与认知能力下降密切相关,尤其是老年人群。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从而引发疲惫感、注意力下降和记忆障碍。
3.脑部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形式的痴呆,通常以记忆力减退和思维迟缓为早期表现。据统计,超过65岁的人群中,大约10%-15%可能患有轻度认知障碍。
头部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如中风)可造成局部脑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
4.用药或毒性作用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可能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专注力和记忆。
酗酒或长期接触某些重金属(如铅或汞)也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5.年龄老化
正常的衰老过程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并非病理性的,但需警惕是否存在潜在疾病。
6.环境与生活方式问题
高强度的电子屏幕使用、久坐不动和缺乏运动会降低脑功能活跃度。研究表明,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脑供血及认知能力。
喝水不足和脱水状态也会短暂影响大脑运作。
如果上述情况持续存在或逐渐恶化,应尽快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原因,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