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认知调整:
恐惧源于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或过度关注负面结果。通过了解恐惧的来源,重新评估这种情绪是否合理,可以帮助缓解不必要的担忧。例如,如果害怕公众演讲,可以通过模拟练习发现实际后果远没有想象中严重。
学会反驳内心的消极想法。将“我可能会失败”改为“即使出现问题,也是一种学习经验”。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降低焦虑水平。
2.行为训练:
暴露疗法是常用的行为干预方式。其核心是逐渐接触引发恐惧的情境,从轻微刺激到更高难度。比如,对社交恐惧的人可以从简单与陌生人点头微笑开始,逐渐升级到主动与他人交流。
模拟练习和角色扮演也能帮助适应恐惧环境。对于考试紧张者,可以在家中模拟真实考场,提前熟悉可能的压力情境。
建立“小成功”的习惯,通过完成简单目标,逐步增加自信心,从而增强心理韧性。
3.生理调节:
深呼吸训练有助于减轻身体的紧张感。深吸气5秒钟,屏住呼吸2秒,再缓慢呼出6秒,每次重复5分钟,能够有效减少心跳加速和肌肉紧绷等生理反应。
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对情绪稳定至关重要。研究显示,缺乏睡眠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加重焦虑情绪。
规律运动(如快走、瑜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可促进体内多巴胺和血清素分泌,提高整体放松水平。
4.社会支持和专业帮助:
向家人、朋友倾诉感受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同时让人明白自己并非孤军奋战。
如果恐惧或紧张长期存在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尽早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恐惧和紧张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通过科学方法调节,可以显著减轻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在改善过程中,坚持和耐心同样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