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和生物学原因:部分研究表明,恐高症与遗传因素相关。一些个体天生对高度更加敏感,可能与大脑中的杏仁核过度活跃有关,这一区域与恐惧情绪密切相关。前庭系统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高度敏感。这种系统负责感知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如果其功能异常,会引发对高度的不适感。
2.环境与学习因素:恐高症可能源于早期生活经历。如果个体曾目睹或经历与高度相关的创伤性事件,例如从高处摔落,可能形成条件反射,将高度与危险联系起来。父母或他人的言行举止也会起到示范作用,促使儿童学习到对高度的恐惧。
3.进化生存机制:从进化角度来看,人类对高处的警惕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具有较强生理反应的个体,这种机制可能被过度放大,发展为恐高症。他们在高处时可能出现心跳加快、头晕、呼吸急促等症状。
4.脑内化学物质变化: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失衡也可能导致恐高症。当个体处于高处时,这些化学物质的异常水平可能使恐惧反应放大,难以控制。
需要认识到,恐高症并非单一原因导致,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高度相关场景中,应尽量避免可能诱发恐惧的刺激,以降低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