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血糖水平波动
若所摄取的食物主要以高糖、高精致碳水化合物为主,这类食物吸收迅速,容易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和随后的迅速下降。当血糖降低时,大脑会发出进食信号,引发饥饿感。
2.胃容量和适应性
胃具有适应食物容量的能力,如果长期摄入大体积的食物,胃壁会逐渐扩张,以至于较少的食物无法产生饱腹感。另外,消化速度偏快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将食物排空,也会感到空虚。
3.荷尔蒙失衡
饥饿感由胰岛素、瘦素和胃饥饿素等激素共同调控。如果这些激素分泌紊乱,如瘦素抵抗或胃饥饿素分泌过多,就可能导致进食后仍持续感到饥饿。
4.饮食结构问题
食物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会影响饱腹感。这些成分延长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促进饱感激素分泌。相反,单一成分的食物,比如仅含碳水化合物的餐点,更易导致饥饿感的快速回归。
5.心理与生活方式因素
压力、情绪波动和睡眠不足都会对食欲产生影响,可通过改变激素水平、刺激大脑神经而诱发持续的饥饿感。进餐过快会削弱胃部向大脑传递“已经吃饱”信号的效率。
6.医学或病理性原因
部分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或胃排空过快等,也可导致这种现象。如果伴随其他症状,需警惕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若长期感到饮食后空虚,应关注饮食结构、多样化营养摄入,保证规律作息,并考虑就医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