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拔罐产生水泡是由于皮肤局部受到负压刺激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或渗出液堆积。这种情况多见于拔罐时间过长、负压过强或体质敏感者,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小型水泡(直径小于5毫米)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然吸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压力是关键。此阶段无需使用任何外用药物。
3.如果水泡较大(直径超过5毫米),可能会导致局部紧张感或疼痛。应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用一次性无菌针头轻轻刺破水泡底部,让液体自然流出,避免撕破表皮。随后可涂抹碘伏,并覆盖透气纱布,防止二次感染。
4.一旦出现红肿、化脓或其他感染表现,应尽早就医处理。抗感染处理可能包括局部换药或甚至口服抗生素治疗。
注意合理控制拔罐时间和压力。若身体局部皮肤较为敏感,尽量避免长时间高负压拔罐,以减少水泡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