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静脉溶栓:这是桥接治疗的第一步,通常使用阿替普酶等药物进行。研究表明,在症状出现后的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结局。由于某些患者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或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5小时,这一治疗可能并不适用。
2.动脉内治疗:对于静脉溶栓不完全有效或不适用的患者,动脉内治疗可以作为补充。这种方法通过导管直接作用于血栓部位,常包括机械取栓术。研究显示,动脉内治疗在改善功能预后方面有效,尤其是在6小时内进行时效果更佳。
3.临床评估:在选择桥接治疗方案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和临床症状评分,以确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4.风险与效益:桥接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出血风险与治疗带来的功能恢复收益,医务人员通常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
桥接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管理中的重要策略,通过综合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早期干预的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