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体位性低血压:改变体位(如从坐姿突然站立)时,血液会因重力作用向下流动,导致短暂的脑部和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血压下降。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2.脱水:体内缺乏足够的液体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使得血压降低。脱水可以由大量出汗、呕吐、腹泻或摄入水分不足造成。
3.药物影响:某些降压药、利尿剂、抗抑郁药或其他影响血管张力的药物可能导致血压下降。服药者应留意是否过量使用或未按医嘱服药。
4.心脏问题:心脏泵血能力不足,例如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可能导致身体各部分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使血压下降。
5.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紊乱可能影响血压调节机制。
6.感染或休克: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促使血管扩张和血压骤降。休克也是一种急需处理的状态,会显著降低血压。
对于血压多次出现下降的情况,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监测血压变化趋势,观察伴随症状,如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并咨询医生以确诊具体原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