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改善血液供应。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防止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减小血栓风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2.心脏保护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ACE抑制剂等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心脏负担来帮助保护心脏功能。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心率和血压,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3.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和戒烟限酒是改善心肌缺血状况的重要措施。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
4.心脏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心脏功能评估,以跟踪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症状持续恶化,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术。
高龄患者在处理心肌缺血时,应特别注意个体差异,根据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