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形成肿块该如何治疗

2025-05-0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内表现为皮肤或皮下出现红色、紫色或蓝色的肿块。大多数血管瘤无需特殊治疗,会随着时间自行消退,但对于较大或影响器官功能的血管瘤,则需要及时干预。

1.观察等待

约80%-90%的婴幼儿血管瘤在其生命周期内会经历一个自然过程,包括增殖期(出生后几个月)、稳定期和消退期(一般从1岁开始,到7-10岁显著淡化)。

对于不影响健康、不阻碍正常发育及外观无重大问题的血管瘤,医生通常建议定期监测即可。

2.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被认为对缩小血管瘤效果显著,尤其在增殖期使用。有研究表明,其有效率可超过90%。

局部用药:如噻吗洛尔滴眼液等,也可以用于小面积的浅表血管瘤。

口服激素:针对某些快速生长并威胁重要器官功能的血管瘤,可能会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因副作用较多,已逐步被β受体阻滞剂取代。

3.激光治疗

激光主要用于浅表性的毛细血管瘤,特别是颜色较深、位置较表浅的血管瘤。常用的激光设备包括脉冲染料激光,可有效减少皮损的红色外观。

一般需进行多次治疗,每次间隔4-6周,疗程因个体差异而有不同。

4.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血管瘤影响功能(如压迫视力或呼吸道);血管瘤未能通过其他方法治疗;或在消退后遗留较大的多余组织等。

手术需根据患儿年龄、病变位置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综合考量。

5.介入治疗

通过注射硬化剂或其他药物使血管瘤萎缩,适用于一些较深的血管瘤或混合型血管瘤。

该方法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医疗团队实施。

明确诊断与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评估决定,根据血管瘤的位置、类型、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选择适当的方式。家长应保持耐心,并按医嘱随访观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