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胃酸分泌过多或不足
胃酸分泌过多可引起胃痛、反酸、烧心等不适。此时可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以减少胃酸分泌。
胃酸分泌不足则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导致胃部空虚感,可通过补充胃酸酶制剂或促进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调节。
2.胃动力障碍
胃排空延迟可能导致长期饥饿感和空虚感。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可改善胃肠蠕动,缓解症状,同时避免油腻、高脂肪食物有助于减轻负担。
3.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可能引发间歇性胃部不适和空虚感。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以采用联合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细菌。对症性用药可能包括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
4.饮食习惯问题
不规律进餐、长时间空腹或过度进食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胃部不适。建议少量多餐,选择易于消化的温热软食,并避免辛辣、油炸、咖啡因类食品。进食过程中避免狼吞虎咽,充分咀嚼有助于消化。
5.心理因素
情绪紧张、焦虑和压力可能通过脑肠轴增加胃肠道不适感。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与精神状态相关,必要时需咨询心理医生或通过抗焦虑药物缓解。
6.其他潜在疾病
如果伴随明显体重下降、呕血、黑便或持续疼痛,需要警惕胃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此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若症状持续存在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缓解,建议尽快前往医院,避免延误潜在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