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脓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白色絮状物。此类感染通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2.结石:尿路结石也可以引起尿液中出现白色絮状物。这些絮状物可能是结石碎片、结石表面的沉积物或因结石摩擦造成的组织损伤脱落物。患者可能会伴有腰腹部剧烈疼痛、血尿等症状。
3.蛋白尿:某些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病等,会导致尿中蛋白质增多,从而形成白色絮状物。蛋白尿往往伴随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4.生理因素:某些情况下,尿中白色絮状物并不一定代表病理状态。例如,女性在月经期或者排卵期,分泌物混入尿液中也可能形成絮状物。缺乏充分水分摄入导致浓缩尿液中的沉淀物也可能被误认为白色絮状物。
5.尿液污染:尿样本采集过程中若未进行充分清洁,外界杂质如阴道分泌物、皮肤屑等混入尿液,也可能导致白色絮状物的出现。
尿中出现白色絮状物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培养、B超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拖延,以防止潜在病变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