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生理变化:
褪黑素分泌减少:老年人的褪黑素水平显著降低,这种激素对调节睡眠-觉醒循环至关重要。
睡眠结构改变:深度睡眠阶段减少,浅睡眠时间延长,使得易醒、睡眠质量下降。
疾病和药物: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可能影响睡眠。
2.心理因素:
焦虑和抑郁:老年人由于孤独感、失落感、生活变化(如退休)等心理压力增加,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而影响睡眠。
应激反应:重大生活事件如配偶去世、搬家等,都可能引发应激反应,影响睡眠。
3.生活习惯:
缺乏规律作息:不良的作息习惯,如午睡时间过长、晚间活动过多,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
不健康饮食:大量摄入咖啡因、酒精,以及饱餐后入睡,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4.环境因素:
噪音光线:居住环境中噪音、光线等干扰因素,以及不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床铺不适、室温不宜),也会导致失眠。
老年性失眠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调整作息习惯、改善睡眠环境、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心理支持。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质量。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也是必要的,以获得针对性的治疗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