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发病机制:多系统萎缩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分的退化,包括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脑干。其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被认为与蛋白质异常聚集有关。
2.症状表现:
运动障碍:包括帕金森样症状(如震颤、僵硬和动作迟缓),以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和协调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问题:会出现低血压、膀胱功能失常、便秘及性功能障碍等。
其他症状:还可能有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困难和睡眠障碍等。
3.诊断方法:
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大脑结构的变化,如小脑萎缩。
排除其他疾病:通过血液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4.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目前没有治愈多系统萎缩的特效药,但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减轻症状,例如左旋多巴用于帕金森样症状,米多君用于低血压。
支持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自主神经功能管理:需要定期监测和处理血压、心率和其他自主神经相关问题。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通常在确诊后的5-10年内导致显著的功能丧失甚至死亡。及时发现和综合管理对于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