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因,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较大量的蛋白质。
糖尿病性肾病也是一个显著因素,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2.肾病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包括尿中大量蛋白质排泄、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等表现。
3.急性或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也可能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
4.高血压:
高血压会对肾脏产生长期的损伤,进而导致尿蛋白增加。
5.感染或发炎:
尿路感染或其他系统性感染也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蛋白质。
6.剧烈运动或身体应激:
剧烈运动、发热、脱水等情况下,短暂性出现尿蛋白是可能的,但通常不是持续性的。
7.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引起尿蛋白增加。
8.遗传性疾病:
一些遗传性肾脏疾病,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也会导致尿蛋白。
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异常尿蛋白,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潜在重大疾病至关重要。若尿液检验报告单上显示蛋白质+2,应尽快咨询专业医师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