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定义: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是指未合并复杂因素(如解剖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的膀胱或尿道急性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痛、尿急和下腹部不适。
2.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大肠杆菌,占80-90%。其余的10-20%由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引起。
3.风险因素:
性别: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8倍。
性生活:活跃的性活动增加感染风险。
避孕方式:使用杀精剂或隔膜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尿路梗阻:如尿道狭窄、结石等会增加感染风险。
4.诊断:
症状:典型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
尿液分析:检查尿液中白细胞及细菌数量。
尿培养:在一些情况下进行,用于确定具体病原体。
5.治疗: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疗程一般为3-7天。
对症治疗:如疼痛明显,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6.预防: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性生活后尽快排尿。
多饮水冲洗尿道,减少细菌定植机会。
避免使用对膀胱刺激性强的化学品,如泡沫浴液。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是常见且可治愈的疾病,但需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