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理性质
绒毛腺瘤:属于良性肿瘤,主要由增生的腺体细胞构成,表面呈绒毛状突起。这类肿瘤通常在大肠内发现,特别是在结肠和直肠区域。
癌:是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特征,可以破坏周围组织并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扩散到其他器官(转移)。
2.发生率和风险因素
绒毛腺瘤:约占结肠息肉的5-10%。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家族有结直肠癌史以及炎症性肠病。
癌:癌症的发病率因部位和类型而异。例如,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是一种常见的癌症,风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及遗传易感性。
3.临床表现
绒毛腺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较大时可以导致便血、腹痛或肠梗阻。
癌: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体重下降、疲劳、严重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4.诊断
绒毛腺瘤: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取样进行病理检查。
癌:同样可通过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及活检确诊。
5.治疗方法
绒毛腺瘤:多采用内窥镜下切除术,预防其恶变为癌。
癌:治疗方案根据癌症的类型和阶段而定,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
虽然绒毛腺瘤是良性肿瘤,但其存在一定的恶变潜能,尤其是较大的绒毛腺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定期体检和筛查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