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并通过腹部触诊检查是否有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
2.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及其严重程度。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或炎症。
3.粪便检查:主要检查粪便中的隐血、白细胞和寄生虫等。隐血阳性可能提示肠道出血,而白细胞增多则可能意味着肠道黏膜受损。
4.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帮助排除肠梗阻、穿孔等急性并发症。
CT扫描:提供更详细的结肠结构图像,有助于评估炎症范围和严重程度。
核磁共振成像:特别是用于评估结直肠和周围组织的变化。
5.内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将柔软的光纤镜插入肛门,通过视频观察乙状结肠内部情况,查看是否有炎症、溃疡等病理变化,还可以进行活检。
全结肠镜检查:视情况需要,可能扩展至整个结肠的检查,以全面了解肠道健康状态。
6.活检: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取一小块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炎症性质及排除其他疾病,如癌症或克罗恩病。
7.其他检查:根据具体临床表现,可能还会进行其他如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特殊检查。
通过上述多种检查手段,可以综合评估乙状结肠炎的类型、炎症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从而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检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准备和配合,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