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甲状腺钙化类型:
微小钙化:直径小于2毫米,多见于甲状腺恶性结节。
粗大钙化:直径较大的钙化灶,常见于良性甲状腺病变,如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
环形钙化:钙化呈环状分布,通常提示结节周边有纤维包膜形成。
2.针对甲状腺钙化的临床意义:
良性病变:粗大钙化一般与慢性炎症或良性增生过程有关,如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恶性病变:微小钙化往往预示着潜在的恶性病变,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研究显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微小钙化比率高达70%-90%。
3.钙化检测方法:
超声检查:无创性、敏感度高,是诊断甲状腺钙化的主要工具。
CT扫描或MRI:用于进一步评估钙化的具体位置和范围,但并非首选方法。
4.对甲状腺钙化的处理:
定期监测:对于无明显症状和恶性特点的钙化,可定期进行超声随访。
细针穿刺活检:怀疑恶性病变时需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
手术治疗:确诊为恶性病变或存在压迫症状时,可能需要进行部分或全部甲状腺切除手术。
及时发现并评估甲状腺钙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若出现甲状腺钙化,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