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电生理因素:心脏内的电信号传导异常是导致心律失常的直接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离子(如钾、钙、钠)浓度的不平衡引起的。这种不平衡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进而导致心律失常。
2.结构性心脏病:一些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往往会改变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从而影响电信号的正常传导。特别是在心肌梗死后,损伤的心肌组织可能成为异常电活动的病灶。
3.高血压和心衰: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大和僵硬,这种结构变化可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同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下降,也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4.药物和毒物作用: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尿剂、甲状腺激素及一些抗抑郁药,都可能干扰心脏的电活动,诱发心律失常。一些毒物如酒精、咖啡因和非法药物(如可卡因)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5.代谢和电解质紊乱: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代谢性疾病,均可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诱发心律失常。
6.心理因素:精神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因素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心脏电活动,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病因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正确识别和处理心律失常的具体病因对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