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暴露后的时间:狂犬病病毒侵入体内后,疫苗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如果在病毒感染至发病之间,免疫系统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进行抵抗,可能导致发病。通常建议尽早接种疫苗,以便身体有足够时间产生免疫反应。
2.暴露的严重程度:接触到的病毒量过大或伤口较深时,病毒可能迅速进入神经系统,使得疫苗无法及时发挥作用。严重咬伤、咬伤部位为头面部或手指等区域时,发病风险更高。
3.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疫苗的免疫反应不同。有些人可能因为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如免疫缺陷)而无法产生充分的保护性抗体,从而增加了发病的风险。
4.接种方案不完整或不当:如果疫苗接种不按推荐的时间表进行,如漏掉某次剂量或间隔时间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免疫效果不佳。使用劣质或过期的疫苗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5.病毒变异:虽然罕见,但狂犬病病毒的不同毒株可能存在对疫苗不敏感的情况,这会导致接种疫苗后仍然可能被感染。
全面认识这些因素有助于理解为何接种疫苗后仍有发病风险。在暴露于狂犬病风险的情况下,除了及时接种疫苗外,采取正确的暴露后处理措施如彻底清洗和消毒伤口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