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学因素:精神活性物质会通过影响大脑的化学传递系统,尤其是神经递质的平衡,引发精神障碍。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可增加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或抑制其再摄取,从而导致情绪、思维和行为异常。例如,长期使用甲基苯丙胺(冰毒)可能导致精神分裂样症状。
2.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也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中起重要作用。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促使某些人寻求精神活性物质作为一种应对机制,而这些物质又可能进一步加重原有的心理问题。
3.环境因素:社会、家庭和文化背景同样影响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以及相关障碍的发生率。成长环境中的压力、同伴影响以及文化中的药物使用态度可以显著影响个体接触和依赖这些物质的机会和倾向。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仅仅依赖于物质的直接效应,还涉及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及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