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发现,AIH的发病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遗传易感性方面,多项研究指出某些基因多态性,如HLA-DRB1*03和HLA-DRB1*04,与AIH的发生有关。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药物及毒素暴露也被认为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
2.诊断技术的改进:随着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发展,AIH的诊断精度不断提高。例如,改良的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系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鉴别AIH。同时,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提升,如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的测定,更有助于早期识别。
3.治疗策略的优化:传统上,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仍然是AIH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新型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麦考酚酸酯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潜力。生物制剂如托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在困难病例中的效果也在探索中。
4.预后与长期管理:AIH患者的长期管理正逐渐被重视,尤其是对于那些病情反复的个体。研究表明,定期监测肝功能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预后。同时,出现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风险提示需要更密切的随访。
通过对上述领域的持续研究,有望进一步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