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痔疮:
内痔和外痔是导致排便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内痔主要表现为鲜红色出血,可能伴随排便时疼痛感不明显;外痔则常伴有疼痛和瘙痒。如果痔疮反复受到大便摩擦或者用力擦拭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纸巾上可见鲜红血迹。
2.肛裂:
由于排便过于干燥或硬度较高时,肛门黏膜可能被撕裂,导致肛裂的发生。这种情况下,血液通常呈鲜红色,并且伴随排便时剧烈疼痛以及灼烧感。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在排便时可能因机械性刺激而出血。血液通常也是鲜红色,但几乎没有明显疼痛感。如果伴随长期慢性少量出血,应警惕该病的存在。
4.感染性或炎症性肠病:
某些肠道感染或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可以引起肛周组织脆弱,容易因排便动作导致出血,这种情况可能伴随腹泻、腹痛或粘液便等症状。
5.局部创伤或擦伤:
过于频繁的排便可能造成肛门皮肤或黏膜轻微磨损,特别是使用粗糙纸巾时更易导致擦伤并出血。
6.恶性病变:
虽然比较少见,但直肠癌或肛门恶性病变也可能表现为便后出血,需提高警惕,尤其是伴随大便形状改变、体重下降或乏力等系统性症状时。
根据上述原因,频繁出现便后带血的情况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大便软化以减轻肛门压力;避免用力排便;选择柔软的纸巾减轻机械性擦伤;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或肠镜),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