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至人类。一旦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出现后,病程迅速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2.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有5.9万人因狂犬病死亡,其中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发病后的致死率接近100%,极少数存活病例多为依靠实验性的治疗手段,且存活者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3.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3个月,但也可短至几天或长达一年以上。潜伏期的长短与咬伤部位、伤口深度、病毒量等因素相关。
4.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暴露前预防疫苗和暴露后免疫(PEP)。暴露后免疫包括即刻彻底清洗伤口、及时注射狂犬疫苗,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些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5.在动物咬伤事件发生后,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处理,遵循医嘱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最佳策略。
狂犬病一旦发病基本无法治愈,务必重视预防和暴露后的快速处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与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