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的酸碱分类是如何进行的

2025-02-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尿路结石的酸碱分类基于其成分的化学特性,可分为酸性结石和碱性结石两大类。不同类型的结石在形成原因、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上存在显著差异。

1.酸性结石:

主要包括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尿酸结石:占所有结石的5%至10%左右,通常是在尿液pH值低于5.5(即尿液呈酸性)的环境下形成。常见于痛风、高嘌呤饮食摄入过多及慢性腹泻的人群。

胱氨酸结石:发生率较低,多与遗传性代谢异常有关(如胱氨酸尿症),也倾向于在酸性尿液中形成。

2.碱性结石:

主要包括磷酸铵镁结石和碳酸磷灰石结石。

磷酸铵镁结石:亦称感染性结石,占比约10%至15%,常由尿路感染引起,其形成条件通常是尿液pH值高于7.0(即尿液呈碱性)。细菌感染会分解尿素生成氨,从而导致尿液偏碱性。

碳酸磷灰石结石:与磷酸铵镁结石类似,也更容易在碱性尿液环境中沉积形成。

3.中性或弱酸弱碱环境可形成的结石:

草酸钙结石:为最常见的结石类型,占比约60%至70%。它对尿液pH值的敏感性较小,可在中性或稍酸性尿液中形成。

磷酸钙结石:占比约10%,多在中性至弱碱性尿液环境中形成。

尿路结石的酸碱分类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常规尿液pH值检测可提供重要线索,同时需要结合个人饮食习惯、疾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判断。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