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血尿:结石在尿路中移动时可能刮伤尿道或膀胱,引起黏膜损伤,导致血液进入尿液中。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也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
2.尿液pH值异常:某些类型的结石会改变尿液的酸碱度。例如,尿酸结石通常在酸性尿液中形成,而磷酸钙结石多见于碱性尿液。
3.尿液透明度下降:结石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大量结晶、脓细胞或脱落的上皮细胞,导致尿液变得浑浊。
4.尿液中的结晶成分:通过显微镜检测,可能发现与结石成分一致的矿物晶体,如草酸钙、尿酸或磷酸盐。
5.白细胞增加:如果结石引发尿路感染,尿液中白细胞数量会增加,提示炎症反应。
6.蛋白尿:结石造成的损伤可能使尿液中出现少量蛋白质,但通常程度较轻。
尿液分析是诊断尿路结石的重要辅助工具,但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对于相关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