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表明,及早识别并开始治疗有助于控制症状。一般来说,抽动症在儿童期表现较为明显,大约60%至80%的患儿在青春期后会经历症状减轻或消失。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神经递质调节剂,例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抽动频率和强度,多数患者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
3.行为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习惯逆转训练,有助于患者识别并抑制抽动冲动。临床试验显示,行为疗法在减少抽动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4.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各异,需结合药物、行为疗法以及其他支持措施进行综合管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会在不久后实现症状缓解。
5.共病管理:抽动症常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等共病。针对伴随症状的有效管理也有助于整体症状的改善。
虽然大多数抽动症患者可以通过系统的治疗获得症状的显著改善甚至缓解,但完全无症状的结果因人而异。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和长期跟踪都是成功管理此类疾病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