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早期康复阶段(手术后0-6周):
休息并抬高患肢以减少肿胀,通常需要在术后的前几天内进行。
使用冰敷,每次15-20分钟,一天3-4次,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开始做一些简单的脚踝活动,如轻微的脚趾和脚踝屈伸运动,但应避免负重。
2.中期康复阶段(术后6-12周):
根据医生建议逐渐开始过渡到部分负重,以便适应恢复过程。
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可以从非负重状态下的小腿肌肉收缩开始。
加强脚踝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可以通过圆圈运动或用弹力带进行阻力训练。
3.晚期康复阶段(术后3个月以上):
完全负重行走的训练,逐渐摆脱拐杖等辅助工具。
更具挑战性的力量训练,例如站立时的单腿提踵,以及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
恢复正常步态和日常活动,通过专业指导进行步态分析和矫正练习。
遵循个体化的康复计划非常重要,并定期与医疗团队沟通调整训练方案,以确保最佳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