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慢性胃炎的定义与分类: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因各种原因持续受到损害而产生的慢性炎症反应,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其他特殊类型(如肥厚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浅表性胃炎是病变局限于胃黏膜表层时的表现,属于早期阶段,而萎缩性胃炎则说明胃黏膜已经发生了腺体萎缩或结构破坏。
2.浅表性胃炎的特征:
浅表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组织学检查显示以表层黏膜炎症为主,没有明显腺体萎缩或纤维化。临床上可能引起上腹部胀痛、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也可能无明显症状。
3.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与70%以上病例相关。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饮酒、吸烟、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增加风险。
药物刺激: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
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
4.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区别:
浅表性胃炎通常预后较好,若及时干预可避免发展至更严重阶段;萎缩性胃炎则常伴随胃腺体萎缩、黏膜功能障碍和胃癌风险增加,因此需密切关注其进展情况。
慢性胃炎需要根据具体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措施,例如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改善生活习惯等,同时要定期随访,防止病情恶化或癌前病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