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利胆类药物
适用于由胆汁淤积导致的黄疸,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
熊脱氧胆酸:适量使用可改善胆汁流动,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疾病。
苦参碱:具有保护肝脏和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对一些药物引发的肝损伤也有一定疗效。
2.保肝类药物
用于因肝细胞受损而出现的黄疸,有助于修复肝功能并减轻炎症。
水飞蓟素:提取自植物水飞蓟,有助于抗氧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
甘草酸制剂:具有抗炎和保肝作用,可减少肝损伤引起的黄疸。
3.抗病毒药物
若黄疸是由病毒性肝炎(如乙型或丙型肝炎)引起,则需要针对病毒治疗。
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长期管理。
索磷布韦:常用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之中。
4.对症治疗药物
针对特定病因进行治疗,从而缓解黄疸症状。
抗生素:用于由感染引起的胆道炎或胆管堵塞,例如头孢菌素类药物。
血红蛋白代谢调节药:如苯巴比妥,可以加速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代谢。
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对胰腺炎伴随的黄疸可能有所帮助,如乌司他丁。
明确病因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黄疸可能涉及肝脏、胆道或血液系统等多方面问题,切勿盲目用药,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